本文摘自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、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、北京志起未来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著作《乡村振兴 品牌赋能》一书中。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,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农业发展、农村繁荣、农民增收,推动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协调发展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品牌是信誉的凝结”,“粮食也要打出品牌,这样价格好、效益好。”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,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,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。”当前,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“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”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、加快脱贫攻坚、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。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,将每年5月10日设为“中国品牌日”,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质量兴农战略”,农业部也将当年主题确定为“农业质量年”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”进行了全面部署,提出“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,推行标准化生产,培育农产品品牌,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,打造一村一品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”。1、大力建设农业品牌,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体系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,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这不是种养结构简单地调多调少的问题,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、全面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。农业品牌建设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,覆盖农业全产业链、全价值链,正如一条红线,牵住这条线,就能带活全局。2、大力建设农业品牌,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号召力。消费者大都具有从众心理。从众心理最直接的体现,就是流行什么,大家就趋之若鹜。某品牌手机风行,“粉丝”排三天队都不怕苦,也要买到。形成这种现象,都是品牌的魅力,品牌是风向标,是指示器,是消费者心目中的航标灯。近年来我们也发现,各地时不时出现农产品卖难滞销的问题,那些卖不出去的农产品,大多数是没有品牌或品牌不响的产品;而品牌影响力强的知名产品是市场“宠儿”,供不应求。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,是一种文化,是一种标识,就是信誉、信用、信任,是一种价值追求,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载体,可以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,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。3、大力建设农业品牌,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竟争力。当前农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,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已不再仅仅取决于规模,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。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,我国居民消费方式正发生重大转变,个性化、多样性消费成为主流,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、品质、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,已进入从“吃饭农业”到“品牌农业”的新阶段。4、大力建设农业品牌,是挖掘资源优势,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。乡村振兴,实现脱贫是前提。一个品牌可以带活一个产业,富裕一方农民。当前,我国贫困人口多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,推进品牌强农,有助于将贫困地区的生态、人文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市场优势,发挥品牌溢价功能,让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。5、大力建设农业品牌,是弘扬农耕文明,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。乡村振兴,文化传承是根基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品牌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推进品牌强农,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、酒文化和饮食文化,弘扬工匠精神、诚信意识和价值取向,为传承农耕文化、唤起文化自觉和彰显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。6、大力建设农业品牌,是促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首位。产业兴,百业兴。品牌代表着消费结构和供给体系的升级方向,推进品牌强农有助于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,促进资本、技术、信息、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,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如申请阅读《乡村振兴品牌赋能》全书,可联系袁老师,联系电话:18910718435(微信同号)。
志起未来乡村振兴品牌赋能服务案例(部分)








北京志起未来集团,专注于为企业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赋能。立足于双循环格局,面向政府和企业,提供品牌战略规划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研究与投资等服务。多年来,我们长期跟踪研究瞪羚企业、独角兽企业、隐形冠军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等高潜力、高创新、高增长企业群体,每年发布的《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》等系列成果获得中央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。巨变时代,志起未来作为#大国科技品牌创造者#,愿与全国各地企业、园区、政府携手长期合作,实现互惠共赢,创造1+1>2的价值,为每个城市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,助力大国科技品牌崛起世界中央,成为现象级产业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