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五五”时期(2026-2030年)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“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”的关键时期。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,这一时期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“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”。
全会指出,尽管面临“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”的环境,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,制度优势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、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和人才资源四大优势更加彰显。
经济形势判断:在挑战中锚定四大优势
四中全会对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环境的判断既清醒又坚定。公报指出,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。“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”的表述出现在全会公报中,折射出决策层对外部环境的严峻预期。与五年前“十四五”规划相比,本次公报不仅强调机遇与挑战并存,更突出“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”这一新特点。
在复杂环境中,全会公报凸显了战略自信。四大优势的明确表述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心支撑。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被置于突出位置,这与内需战略的强化相呼应。
从战略视角看,2026-2035年将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冲刺、决胜阶段。保持战略定力,增强必胜信心,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,是全会传递的核心信号。
产业体系构建:“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”成方向
四中全会公报对产业发展的部署凸显了系统性思维。“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” 的新要求,直面近年来制造业比重下滑的担忧,表明政策将更加注重实体经济根基。
公报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并明确了“优化提升传统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、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”的产业梯队思路。
“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”三大方向,抓住了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趋势。其中,“融合化”作为独立方向的提出,预示着未来五年将打破传统产业边界,推动形成更多新业态、新模式。
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在重点任务中居于首位,表明对产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。未来可能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,并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。
科技创新战略:从“自立自强”到“高水平自立自强”
四中全会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“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” 的表述,彰显了从技术追赶向科技引领转变的决心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主要强调“科技自立自强”,而本次公报则明确要求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,并首次将“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”写入五年规划建议,展现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。
全会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三方面作出系统性部署,表明创新政策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。加强原始创新被置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之前,顺序变化意味深长。
未来五年,科技部署与产业体系、绿色转型、国家安全深度交织,凸显其“多维度赋能”的角色。我国科技发展逻辑正从“跟跑追赶”转向“原创引领”,表明我国科技不再满足于在现有技术路线上追赶,而是要在前沿科学领域开辟新赛道、定义新标准。
内需战略升级:惠民生与促消费紧密结合
四中全会公报对扩大内需的表述有明显创新。“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” 的提法,将民生政策与经济政策更紧密融合,通过改善民生提升消费能力。
“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”是另一大亮点。这意味着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入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
“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” 是首次出现的表述。在强调“内生动力”的同时,突出“可靠性”,表明内循环不仅要“跑得快”,更要“不停摆”,安全考量显著提升。
我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、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进程,不少领域还有大量需求有待释放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大力提振消费,扩大有效投资,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,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。
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
四中全会公报在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,反映了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寻求动态平衡的战略智慧。
公报明确提出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”,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,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大飞跃。这意味着“十五五”时期中国将更加注重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层面的与国际接轨。
“积极扩大自主开放”的表述表明中国将按照自身发展需要,主动谋划开放举措,而非被动接受外部压力。这种开放姿态既彰显了中国的战略自信,也体现了对开放风险的审慎态度。
在对外开放的同时,国家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” 被新增为六大原则之一,意味着安全考量将全面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必须提高运用战略思维、系统思维、底线思维来观察安全形势、分析安全问题、谋划安全对策的水平,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。
“十五五”规划将改革与发展的重心全面转向科技驱动和创新引领。未来五年中国不仅要补短板,更要在人工智能、芯片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突破。
区域经济布局方面,全会提出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,这意味着长三角、粤港澳、京津冀等战略区域将承担更大使命,通过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,形成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结构。
我注意到,五年前的四中全会聚焦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而本次全会则着眼于“十五五”具体规划。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、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。

成立
家中外企业>合作伙伴
款全新产品>全案策划
全新上市公司>业绩之王